海洋研学讲堂——潮间带生物研学实践
作者:李明春 来源: 访问:532 日期: 2021-02-24

     潮间带海洋生物考察是海洋研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实践活动。

图片

     地球上有数不清的动物,和我们共享大自然。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最害怕哪种动物?

     你在野外见过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有趣的行为?        

     你了解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吗?它们喜欢吃什么?晚上睡在哪里?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你伤害过动物吗?你养过小动物吗?


     一说起动物来,话题特别多,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小朋友和大朋友,跟大家分享他们和动物的故事。


     我们请来了千方百计带领孩子们和动物亲密接触的关熠老师,他是来自昆明市明通小学北辰校区的一位科学老师,从教17年啦,是孩子们的贴心朋友和自然导师。


     我们还请来了云南大象自然教育的创始人匡际元老师,他致力于推广全龄自然教育,是中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自然环境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与规划专家,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任校外辅导员。


     今天的故事从校园开始。明通小学的孩子们很幸福,在校园的一角有一个科普园,他们可以在这块绿地里亲手种植蔬菜,亲自喂养小动物。

图片

     最初只有两只小兔子,后来它们变成了九口之家,在校园里壮大了家族,扎了根,这件趣事还登上了本地的报纸。


     通过近距离持续观察,同学们才知道,原来刚出生的小兔子粉粉嫩嫩地挤在一起,就像几只小老鼠。长大一点之后,关老师同意让同学们把兔宝宝领回家去照顾,这个申请过程可严格了,需要填写正式的申请表,经过审核才能完成领养手续。


     李欣洁很幸运地申请到了两只兔宝宝,她特别开心,专门买来新鲜的胡萝卜,细心地削皮准备投喂,没想到的是——兔宝宝根本不爱吃胡萝卜!这和童话故事的差距也太大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明通小学的同学们通过照料兔宝宝,有了不少心得,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

图片

     从学校到家庭,从自然博物馆到野生动物园,再到走进真正的大自然,孩子们在校内校外老师的带领下,和动物的接触越来越深入,发现了很多在书本上看不到的奇妙现象,比如:野生大象怎么传递信息?大象下山坡度很陡的时候,它们会采用哪种身体姿势?大象在密林中穿行,它走过去的路,你想跟着走过去却很难,这又是为什么?


     同学们还走进夜色,走进雨林,寻找和发现大自然的小精灵。


     是不是很有趣?我们的老师还把一种被称为“滇池古董”的濒危鱼类滇池金线鲃(bā)带来了,这种小鱼看上去毫不起眼,它们身上有哪些曲折的故事呢?

图片

     滇池金线鲃(bā)是昆明特有的野生鱼,生活在母亲河盘龙江里,盘龙江水流到滇池,金线鲃也跟着游到了滇池里面去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水体污染、生境丧失、过度捕捞等种种原因,滇池金线鲃已经逐渐消失,进入濒危鱼类名录。李欣洁所在的明通小学开展了“小河长行动”,组织孩子们每个周末走上街头,到盘龙江边、滇池沿岸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保护母亲河、保护滇池,小朋友在行动!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通过人工培育帮助金线鲃恢复种群,经过5年努力,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已经成功实现了滇池金线鲃的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池塘驯养和人工繁殖,然后经过科学标记,定期放归自然,科学名词叫做“增殖放流”。


     看到鱼儿回到水中,真是让人倍感欣慰的一幕。


     校内校外相结合,小手牵大手,一个孩子的参与辐射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参与辐射一个社区,带动了整个社会都来关注生态保护。


     参与“我是小小环保卫士”、“盘龙江我的家”、“滇池保护条例学习”等主题活动,让保护滇池、保护野生鱼类、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就是李欣洁以及她的老师同学们为之努力的事情。


本期金句:

人类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自然教育。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环保意识从孩子入手,让这颗种子在孩子心中慢慢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