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链接
-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研究实验室 | 迎新网 | 海洋大学堂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 | 海大附中 |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西海岸校区建设 | 教育基金会 | 校友会
2012年冬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英国威尔士国立博物馆和浙江省地质调查院等联合组成了中英野外调查队,在安吉县的赋石水库岸边寻找笔石化石,没想到却意外找到了两小块海绵化石。
在随后的三四年里,调查队在安吉县杭垓镇和孝丰镇,尤其是赋石水库岸边,一共找到了大约5000块海绵、笔石、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化石标本,其中超过95%的化石都是海绵和笔石的化石。
专家们说,这次挖到的海绵化石距今大概有4.44亿年左右,也就是地球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后期。这些海绵化石都属于硅质海绵这一大类,硅质海绵包括普通海绵、六射海绵、网针海绵等,它们的体型比较大,结构复杂。
要知道这次发现的安吉动物群非常罕见,因为形成这样的化石群非常困难,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第一是埋藏的都是柔软的躯体,第二是埋藏的速度非常快,第三是不能有大量的氧气。从目前发现的安吉海绵化石来看,这些海绵都是正常死亡。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4.44亿年前,当时地球刚刚遭遇了一场生物大灭绝,生物群落结构瓦解,海洋生态系统遭受重创,到处弥漫着“哀伤”的气息。而在200多米深的海底,这里没有阳光,氧气也很少,但这里可并不是一片荒芜,还有多种生物繁衍生息,如海绵、鹦鹉螺、休米勒鲎等。
海绵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就算没有氧气,没有阳光,它们也能生长得很好。正是因为富有这种生命力,在经历了地球上的两次生物大灭绝后,它们都能劫后余生,并在海底快速发展。通过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海绵固定了海底表面的沉积物,并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这大大帮助了其他滤食生物的快速复苏。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杂志《当代生物学》上。(胡玉梅 舒越)
来源:亲海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UUKc4PJRrB332JhZW5Wh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