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国赋》07
作者:李明春 来源:海洋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访问:909 日期: 2021-04-21

《海洋中国赋》

图片

07

惊世

洪涛巨浪帖不惊,

凌空若履平地行,

雕题卉服皆天氓,

梯航万国悉来庭。

 一一明成祖 朱棣    


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方,

面积达350万平方千米,

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仅是它的1/3。

南海北界在台湾、广东、广西沿岸;

东海岸在我国台湾、菲律宾吕宋岛民都洛及巴拉望岛;

西与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相接;

南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与加里曼丹之间的隆起带。

南海有北部湾、暹罗湾两大海湾,

四周有许多海峡与太平洋及邻近海域相通。 


距今1.26一1.20亿年时,

南海发生第一次海底扩张,

距今0.32一0.17亿年再次扩张,

逐渐成为今日之南海。

南海的中沙、南沙、西沙,

是南海扩张时大陆边缘的碎块经漂移后的产物,

与大陆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台湾省由台湾主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以及澎湃列岛组成,位于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南海紧邻太平洋,

五千年了,一个古老的诘问,

一直幽灵般徘徊在太平洋西岸这块偌大的黄土地上:

中国是陆地大国,还是海洋大国?

今天,海权继续在拷问中华民族!


 北仑河口,我国海岸线南端止点。

北仑河发源于广西防城港市境内十万大山,

向东南在防城港的东兴市和越南芒街之中间流流入北部湾,全长109千米,

其下游60千米构成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分界线。

北仑河口宽百余米,

河口我方一侧的一棵古榕树下,

有“大清国一号界碑“引人注目。 


珠江口,

是我国海岸上的现代化河口,

珠江入海口有八个,

分别是虎门、焦门、洪寄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 


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外,

为一喇叭形河口湾,又称零丁洋,

北起虎门,南达香港和澳门。

公元1278年(南宋景炎二年),

42岁的文天祥船过零丁洋,

眼及波浪起伏,

思潮涌动,

悲壮满怀,

写下传颂千古诗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让后人看到了南宋最后一介忠骨,

以如此悲壮情怀祭奠破碎的河山,

发出宁死不屈,丹山留史的呐喊。 


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上说惶恐,

然而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何止文天祥一人?

1838年12月31日,

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1839年林则徐抵广州,

6月3一25日在虎门销毁鸦片二万多箱。

1840年,林则徐被清政府撤职。 


1841年1月,

英军攻陷沙角、大角两座炮台,

使虎门炮台失去屏障万分危急,

主帅关天培坐镇前线誓与炮台共存亡。

2月26日,

英军全力攻击关天培所在靖远炮台,

激战从中午到深夜,

年逾六旬的关天培负伤十多处依然坐镇炮台指挥激战,

当炮台被攻破关天培拨刀奋战被英军砍伤左臂仍屹立阵前。

当他再次亲自点炮还击时又被枪弹击中遍体鳞伤,为保提督帅印免落敌手,

关天培急令随从护帅印撤离,

他高声喊:"保住帅印,炮台不死!"

又一发炮弹飞来,

老将不幸中弹身死。

海天云烟低垂,

珠江河水呜咽,

关天培战死炮台时依然站立不倒,

最后与400多守卫炮台将士一同殉国。 


沧海雾浓,雷霆滚滚,

有海无防,有防无疆。

然国难深重,

中国海依然闪现不屈民族卫国守疆灵光。

民族灵光过后,

历史看到的是郑和走了,

戚继光、郑成功走了,

林则徐、关天培走了,

丁汝昌和邓世昌、林永升走了…… 


海疆民族英雄虽已远去,

灵光依然闪烁万里海空,

他们是一座座不朽丰碑,

犹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

承载了血火涅槃的沧桑,

见证了万里海疆的昨天,

传颂着不朽的忠诚颂歌。


图片


海南省南端有一座城市一一三亚。

也许是三亚过于年轻的缘故,

人们只看到三亚河口的繁荣,

却忽视了三亚河,

在这座城市诞生之前久远的存在。

三亚河古称临水,

有东西两河会合于此形成"丫"字形,

故取音译词三亚为城市名。

三亚河入海口很小,

在全国入海口中独一无二。

也许是上天的造化,

三亚河入海鹿回头山脚下,

三亚湾其形状如女性子宫,

是一个极好的天然避风港。


有人说三亚是一个被大海宠坏了的孩子,大自然把她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风情万种的民族情、最美味的海鲜……都赐给了三亚。


"齐一变,至于鲁;

鲁一变,至于道"。

当三沙市设置于三亚之南,

标志海洋强国己经在路上。


中国海是一本大书,

经过大海的洗礼,

滤去红尘中浮华的虚影,

沉淀下来的是厚重的历史与责任。


21世纪的中华民族,

这个在亚洲腹地成长起来的巨人,

当回首跋涉了几千年的足迹后,

才猛然发现始终执着地奔向的东方竟是一片蔚蓝色……。

在远古时期,自然界是生命的舞台,

奠定了人类诞生的基础;人类诞生后,

自然界是人类的舞台,

演绎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沉淀了历史,

从朴素和幼稚地崇拜自然,

走向了科学认知自然而创造了文化。

中国海同样孕育了华夏文明,

并为华夏文明的壮大,

提供了广袤的空间!


公元前11一前6世纪,《诗经》中出现了"海"字。

殷商时出现"涛"字。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提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张君房著《潮说》。

晋代葛洪《神仙传》,

提出"东海三为桑田"。

三国时期出现严峻《潮汐论》。

最新更新